▍本篇文章整理自2024鴻海科技獎得主陽明交大電信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林冠宇的訪談
「得獎的那一刻,我對研究的價值有了全新的理解。」站在鴻海科技獎的領獎台上,林冠宇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原本只專注於技術創新的他,在參加鴻海科技獎後,讓林冠宇第一次真正意識到,「產業對技術的要求與學術界完全不同。」
學術與應用之間的挑戰——如何讓技術真正落地?
頒獎典禮特別安排了與業師交流的時間,林冠宇與幾位來自無線通訊與車聯網領域的業師因此有了一場深入交談。他原本以為自己的研究已經足夠完整,但業師的一個提問,讓他瞬間感覺受到衝擊。
「你的技術確實有突破性,但如果要應用在車聯網環境,如何確保極端氣候下仍然穩定傳輸?」這個問題讓他愣了一下,因為他過去的測試環境主要是在理想狀態下進行的,並沒有針對現實世界的極端條件做深度模擬。業師簡單的一個問題,就讓他開始意識到「技術不只是要能運作,還要能適應真實世界的挑戰。」
這場討論,讓他的技術視角從學術的「理論完美」轉向產業的「實際可行性」,因為「產業界不只是關心技術能不能跑得更快、傳輸更高效,而是要確保技術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應用環境下都能夠穩定運行。」他發現,過去他只在乎「我的技術有多強?」,但,「這項技術在現實環境下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也是他應該重視的。
科技獎的挑戰——競爭中的學習與成長
參加鴻海科技獎甄選,還讓冠宇學到了如何表達:「一開始,我的申請書寫得太學術化,後來我學到,要讓評審真正看見技術的影響力,就必須用更貼近市場的方式去表達。」這段過程,不只是對技術本身的檢視,更是一場如何講好「技術價值故事」的學習歷練。
因評審提問而重新審視技術價值
另外,評審還問了一個問題也讓冠宇感覺收穫良多:「如果你的技術進入市場,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這個問題提醒了他要跳脫純學術視角,開始思考研究與應用之間的關係,這對於他未來的研究方向影響深遠:「因為鴻海科技獎,讓我開始積極探索技術的落地應用,希望能讓自己的技術真正影響產業與世界。」得獎後,我如何重新規劃自己的研究?
圖/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研究所所長吳仁銘與2024鴻海科技獎得主林冠宇
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學術與產業的橋樑,由你來搭建
「如果有人有人正在猶豫是否應該申請,我想告訴這些朋友——這個競賽不只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讓你的研究被世界看見。」
他給未來申請者三個建議:
■ 技術要能夠溝通,不只是學術突破:「學術界關心理論,但產業界想知道的是『這項技術可以解決什麼問題?』這點一定要想清楚。」
■ 申請書不只是寫研究,而是講技術價值的故事:「讓評審快速理解你的研究影響力,是申請成功的關鍵。」
■ 勇敢挑戰,不要害怕競爭:「就算沒有獲獎,你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很多,甚至發現自己的研究可以再調整。」
科技獎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