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pple、B~Boy、C~Cat、D~Dog…」成功大學心理系學生蔡立忠站在講台上用心地教著課輔班學生讀英文單字,搭配上他的逗趣動作與誇張語調,課堂上總不時傳出陣陣笑聲,懷抱著傾囊相助之心,蔡立忠利用課餘到偏鄉小學服務,幫助孩子學習成長。
家族病 積極治療戰勝基因
蔡立忠是鴻海獎學鯨2017年得主,因為雙主修心理與統計學系,今年已經是大五學生,在講台上看似活潑的他,其實身上留著遺傳性精神疾病基因,他卻靠著努力用功讀書、擴增生活視野等方法,來穩定情緒,還陸續考取台南一中、成功大學等名校,他笑說:「人的意志可以戰勝一切。」
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蔡立忠的真實人生經歷。他念國中時,母親即飽受精神疾病困擾,後來醫生對蔡立忠做積極診療,發現他也帶有基因,建議他服用藥物防範未然,蔡立忠為了未來有能力扛起照顧家人的責任,決定聽從醫生建議服藥至今。
一路走來,蔡立忠靠著自主管理成為更好的人,他從不因家庭因素,就侷限自我理想的實踐,不僅課業表現優秀,他從高中時期就參加康樂輔導服務社,並投入許多社會服務工作,當時他為了徵選鴻海獎學鯨,重新整理過往經歷,才驚覺原來自己已累積300多個志工時數。
高中畢業時,蔡立忠原本考取台南大學教育系,但踏進大學校門沒多久,他的妹妹也生病了,經常鬧輕生,促使他重新思索未來,加上自身家庭狀況,在升大三之際,他決定降轉到成大心理系二年級,想去研究到底人類的心理藏了哪些祕密。
當志工 突破困境服務社會
轉到成大心理系後,蔡立忠逐步理解人的心理結構,也證實自主管理是幫助人們穩定情緒的重要關鍵,因此蔡立忠持續不斷地參與多元活動,或投入助人行列接觸更多樣貌的人群,提升自我肯定。
暫時忘卻自身困境,蔡立忠曾經參與成大心理系的社會實踐課程,在老師帶領下到台南某療養院關懷思覺失調患者,除了陪他們說說話,了解他們的想法,也由於這些患者因為長期服藥,又少運動,手腳都會特別僵硬,蔡立忠與同學們就教患者做運動、折紙、玩桌遊。
將溫暖推己及人。過去蔡立忠總想著培養好自我能力,未來才能照顧家人;現在他不僅可以照顧家人,還可以將溫暖的雙手伸向了其它人,他直言:「感謝鴻海獎學鯨讓我能夠暫無後顧之憂,好好培養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一句話代表了許多鴻海獎學鯨得主的心聲,也道盡鴻海獎學鯨的初衷。
圖說:蔡立忠(二排左三)從高中開始就參加康樂輔導服務社。
圖說:現在的蔡立忠不僅可以照顧家人,還能伸出雙手幫助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