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星光計畫
2025.07.25

從沉默到表達夢想——星光課輔老師施宜萱的陪伴教育

鴻海星光計畫|課輔老師專題系列



「老師,我不想打棒球了。」當學生對施宜萱說出這句話時,她知道,學生變了!不只是一個棒球班的學生變得不想打球了,還是一個不願開口的學生變得願意說出心裡話了。

這不只是一個念頭,而是學生開始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星光計畫的課輔過程中,施宜萱見證了一名學生從話不多,到願意分享自己的未來規劃,而這場轉變,來自於她長期的耐心陪伴。

從「只是上課」到「有人在等我」——課輔帶來的心理支持
「剛開始的時候,他幾乎是不說話的。」施宜萱回憶,這名學生性格內向,上課時問他什麼總是簡單回答,簡直就是惜字如金。而後來之所以願意分享心事,施宜萱認為是因為星光計畫是每週固定上課,久而久之,學生會知道,時間到了就會有人在等他。「這種『有人在等我、固定有人陪伴』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他是被在乎的,我其實也我沒有特別強迫他一定要回應,但就是讓他知道,他有表達的空間,也有人願意聽他說話。」



從課輔到人生對話——當學生開始思考未來
學生主動向老師述說不想打棒球的想法後,「我跟他聊了很多關於他的興趣,還有如果不打棒球,他想做什麼的話題。」施宜萱發現,學生雖然對未來感到迷茫,但至少開始願意思考自己的未來,以及可能可以有些什麼選擇。「當他告訴我,他覺得很徬徨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這代表他願意面對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就跟著環境走。」這樣的過程,讓施宜萱更加確信,課輔的價值不只是提升孩子的學科能力,還包括了幫助學生學習思考與為自己負責。

施宜萱發現,每一堂課的「我在這裡、我在等你」,每一次對話的「沒關係,你可以選擇告訴我」,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願意有她陪伴走過迷惘時刻,也讓學生看到人生可以有不同的可能,且有勇氣奮力前行。

她期盼自己可以協助孩子找到方向,而不是讓孩子只是符合標準答案
她不是要為學生規劃好未來的路,而是要陪他們一起走過迷惘的時刻,幫助他們看見,原來人生可以有不同的可能。而她始終相信,只要持續用心陪伴與傾聽,孩子終會找到那條屬於自己的方向,勇敢前行。「學習的意義,不是單純讓學生記住一堆知識,而是讓他們知道,知識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陪伴,讓學習變成一件有溫度的事
施宜萱表示,這次的經歷讓她更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的需求不同,有些人需要學習方法,但有些人則需要有人傾聽與陪伴。「當學生開始敢於表達自己時,我知道,我的角色已經不只是課輔老師,而是他的支持者。」

這次的課輔經驗,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確信:「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單純地讓他們符合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