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科技獎
2025.03.25

三次申請的堅持與轉變——劉宸銉從學術研究走向應用落地


本篇文章整理自2024鴻海科技獎得主台大應用物理學研究所博士班劉宸銉的訪談


兩度落選,他選擇調整,而不是放棄
「我終於成功了!」站在鴻海科技獎的頒獎台上,劉宸銉回想過去的努力與嘗試。這不是他的第一次申請,而是第三次挑戰。

第一次申請,他滿懷信心遞交論文,結果不如預期。第二次申請,他依然無緣獲獎。第三次申請,他做出改變,讓研究更貼近應用,終於獲得評審的肯定。「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這句話,成為他這一路走來最深刻的體悟。

研究的價值,不只是發表,而是解決問題
「當第一次落選時,我以為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第二次落選後,我開始思考,是不是研究方向本身出了問題?」

他的研究原本專注於理論探索,並沒有特別考慮應用場景。如果研究無法解決真實問題,它是否真的能發揮影響力?這個疑問促使他在第三次申請時,做出關鍵性的改變。「我希望研究不只是停留在學術領域,而是真正有機會被應用。」然而,這不只是技術上的調整,更是一種思維的轉變。

學會接受失敗,是研究最重要的課題
「研究本來就是不斷失敗的過程,甚至是必須習慣失敗。」劉宸銉坦言,自己過去對失敗感到害怕,擔心實驗結果不如預期。但這幾年的經歷讓他理解,就算不能一開始就成功,也能透過一次次的調整,讓研究變得更扎實、更有價值。這種對失敗的接受,讓他在第三次申請時,能夠更客觀地審視自己的研究,最終,獲得肯定。

此外,他也在申請書的撰寫上做出了重大調整。「我後來發現,申請書不是在寫給學術圈的人看,而是要讓評審理解研究的意義和影響。」這一次,他不只是改變了研究方向,而學會了如何讓研究價值更容易被看見。


圖/鴻海研究院離子阱實驗室主任林俊達與2024鴻海科技獎得主劉宸銉

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如何讓研究真正發揮影響力?
對於想申請鴻海科技獎的學生,他有三點建議:

■ 堅持,但要懂得調整:「如果落選,先思考為什麼,而不是立刻放棄。」
■ 技術要落地,不只是發論文:「產業不只是看技術創新,而是看能否解決真實問題。」
■ 勇於挑戰,不要害怕失敗:「我申請了三次才成功,如果你認為你的研究有價值,就不要輕易放棄。」

申請不只是修改文件,而是一個重新檢視研究價值的過程。他提醒申請者,每次申請都應該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研究,而不是簡單地複製過去的內容。如果研究內容幾乎沒有變化,只是修改幾個字,那麼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這段時間內,研究是否真正成長了?

「這一路走來,我最重要的體悟是——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